为什么您如何重视挖掘数学的本质?它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?
对我而言,数学从来不仅仅是“算”,它是一种语言,是表达世界逻辑结构的方式。我从小接受的就是比较系统的精英教育,初高中阶段都是在省内最顶尖的学校就读,大学也非常顺利的升入哥大,在美式与中式教育体系中都得到过深度的浸润。这些教育经历,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。
真正理解数学的关键,不在于做了多少题,而是你是否能看清这个“网”的内在联系。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,帮助学生摆脱对题型模板的依赖,转向对底层逻辑的掌握,从而在面对变化时也能举一反三。对年轻学生来说,这种能力远比掌握某道题更重要,它会陪伴他们在未来面对任何需要推理与决策的情境中保持清醒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特别重视“因材施教”与“行为习惯培养”两点。一方面,我熟悉Edexcel、CIE、AQA三大考试局的体系和出题风格,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、擅长方向,定制化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。另一方面,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形成发散思维、团队讨论与自我复盘的习惯。数学不是只能一个人钻牛角尖,它也可以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流。我见过很多学生起初胆怯,一旦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成就感,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。我之所以选择加入锦秋国际,是因为这里允许我将“理性教学”与“人文关怀”结合起来,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路径。